爱国卫生运动
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卫生工作方式
它诞生于特殊的历史年代
它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
反映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鲜明特色
也显示出
“移风易俗、改造国家”的伟大意义
70余年风雨兼程
带您重温那段光辉历程
爱国卫生运动起源
扑灭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传染病疫情
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成立了卫生委员会,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卫生运动,消灭疾病;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,开展以灭蝇、灭鼠,防止鼠疫、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。1949年10月,新中国成立伊始,察哈尔省(今张家港市)发生肺鼠疫,直接威胁平津安全。中央政府采取果断措施,在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下,周恩来总理召集中央防疫委员会,董必武任主任委员,统一领导防疫工作,在苏联医疗队的协助下,迅速扑灭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传染病疫情。
爱国卫生运动正式开始
1952年2月,美国飞机多次侵入我国丹东、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、细菌的昆虫,悍然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。当年3月14日,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,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,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
3月19日,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、市、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,划定不同地区的疫区等级,对疫区进行卫生侦察,普遍实行预防注射,杀灭媒介动物,指定医院准备收容传染病人,有疫情立即报告,进行疫区封锁,并向人民进行防疫宣传,既要提高群众的警惕,又要避免引起恐慌。周恩来总理特别强调要在专家指导下科学地进行防疫工作,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,在发现疫情的地区实行局部封锁隔离,切断传染源。
几个月后,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,“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”被确定为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。毛泽东主席为该会议题词:“动员起来,讲究卫生,减少疾病,提高健康水平,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”。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“爱国卫生运动”。